羌笛是我國古老的單簧氣鳴樂器,已有2000多年歷史,流行在四川北部阿壩藏族自治州羌族居住之地。羌笛兩管數孔(以前五孔,現在多為六孔,)用當地高山上生長的油竹製成,竹節長、管身較細,雙管並排用線纏繞連結在一起。終身全長13 ~19 厘米,管口直徑2 厘米左右,笛管上端裝有4 厘米長的竹製吹嘴。吹嘴正面用刀削平,並在上端約3 厘米處,用刀切開一薄片作為簧片。它主要用於獨奏,有十餘首古老的曲牌,樂曲內容相當廣泛,主要是傳達羌族人的思念嚮往之情。
羌笛為豎著吹奏,兩管發出同樣的音高,音色清脆高亢,並帶有悲涼之感,"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是其表現力的最佳寫照,故最適於獨奏,也可為歌舞伴奏。
2006年5月20日,羌笛演奏及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